注册 登录
编程论坛 美丽情感

一个老故事----瞬间华彩!

lanyong_he 发布于 2006-08-01 13:07, 1168 次点击

一个人一生有多少分钟,有多少瞬间,几乎没有人去计算。有些人,像特莱莎修女,有生几十年如一日,亲自劳作,为加尔各答的贫病者服务。还有一些人,以他们一生中的几分钟、几秒钟,为人类的历史书写了精彩的一笔。就像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没有人知道他一生中的其他时间是怎么度过的,但是谁都记得他跨上月球的那一瞬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在我的面前,是一张陈旧的美联社新闻短片。照片上是美国黑人短跑运动员汤米·斯密斯,他曾经打破二百米世界记录,曾经代表美国获得奥运会金牌。可是这张照片记录下的,却不是一个短跑冠军冲向终点的辉煌瞬间。那样的瞬间,辉煌并不罕见。照片记录的是汤米·斯密斯另一个瞬间,一个凝固、沉重、却依然辉煌至今的瞬间。
故事必须回溯到60年代,那时候汤米·斯密斯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荷塞分校的学生,校田径队的运动员。汤米出身在加州一个农民的家庭。家里穷,父亲从小就把孩子们赶到棉花地里干活,干够了活才能上学,才能玩耍。摘棉花,卖棉花,汤米从小就有被一些恶意的白人称为“小黑鬼”的经历,从小就感受过黑人遭遇的不平等。尽管美国黑人的政治地位在战后有了很大变化。但是黑人从历史上承袭的贫穷和落后却不可能一日改变。在那个时候,不少白人还抱着对黑人的种族的偏见、歧视和敌意。
汤米是天生的奔跑者。他被加州大学圣荷塞分校的田径教练看中。这个教练召集了好几个出身贫穷的黑孩子,后来都成为世界田坛上的英雄。汤米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骨骼、肌肉和神经几乎是专门为短跑而诞生的。几十年后,这位教练还由衷地感叹,汤米从起跑、加速到冲向终点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姿态,每一个动作都是绝对的漂亮。你看着他跑的时候,会有一种看慢动作电影的感觉,从技术角度讲,他跑得实在是太完美了。
汤米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的内心非常敏感。他从小上教堂,在教堂唱诗班唱圣歌。进大学依然如此。美国的高校,在招生和考试方面,有给运动员特殊宽容的传统。可是,每天训练的时候,汤米却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他告诉他的黑伙伴们,我们必须上完所有的课,通过所有的考试,我们必须名副其实地从大学毕业。尽管他们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些出身贫穷的黑孩子,摆脱贫穷和出人头地的最佳机会,那就是现在跑出好成绩来,拿到奖牌。
就这样,他们迎来了1968年,那一年,奥运会在墨西哥举行。
1968年是全世界各种思潮大震荡的一年。那一年,发生了布拉格之春和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政治事件。美国还深陷在越战的热带丛林里,国内的民权运动却此伏彼起。在芝加哥,示威的学生和警察对峙;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占领了校园。在巴黎,大学生和警察的对抗几乎要重现巴黎公社的街垒战。4月4日,马丁·路德·金被刺杀,6月5日,同情民权运动、主张结束越战的总统候选人罗伯特·齿尼迪被刺杀。全世界的空气中弥漫着愤怒、狂躁和不安。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个世界面临着一场变化。在美国,表面上的混乱掩盖不了一个不可逆转不可回避的深刻变化的主流:变革传统制度和习惯中腐朽的虚伪的不人道的东西,走向一个更符合人性、更尊重别人、更自由、更平等的社会。
美国的黑人运动员自然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把眼光集中在黑人社会地位这一问题上。60年代是美国种族状况产生深刻变革的年代。自从195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布朗案中裁定学校里的种族隔离为非法以后,黑人民权运动进入了要求实质性制度变革的阶段。经过十年抗争,在几任美国总统的倡导下,1964年通过了历史性的新民权法,1965年在约翰逊总统任内通过了选举权法。到60年代末,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已基本纠正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族不平等,用反向优惠的做法来弥补黑人弱热的所谓“平权措施”也呼之欲出。但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不公正,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不平等,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除的。黑人仍是相对贫穷的,还常常会遭到人们岐视的白眼。作为最优秀的运动员,汤米·斯密斯就有过很多这样的经验,穿上运动衣,人们为他欢呼,一脱下运动衣,他还是被人叫做“黑鬼”。
将要参加十月奥运会的黑人运动员们在酝酿集体抵制奥运会,以抗议当时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的种族歧视。美国奥委会的官员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抵制发生。他们请出了大名鼎鼎的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他曾经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获得四块金牌,从而用事实粉碎了纳粹关于种族优劣的阴险理论。他来给后辈黑人现身说法,劝说黑人运动员们不要轻率行动,自毁前程。严格地说,欧文斯是有道理的。
很有象征意义的是,全部是白人的哈佛大学划船队,这些美国白人精英的代表,是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的。他们公开声明支持黑人运动员的诉求。事实上,在美国白人中,最顽固反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大多是底层的农民和工人。
最后,在赶赴高山营地集训之前,黑人运动员们放弃了集体抵制奥运会的念头。除了欧文斯的启迪,还有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些黑人青年,作为个人,他们付不起放弃奥运会的代价,这是能够使他们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改观的惟一机会。但是,他们还是发起了一个叫做“寻求人权奥林匹克”的活动,呼吁每个人用他们个人认为合适的方式,各自表达他们对美国黑人人权状况的观点。
美国奥委会在落基山的高山上专门建立了田径集训地,这是在高山森林里开壁出来的跑道,跑道的两边古木参天,真是世外桃源。汤米·斯密斯他们训练得非常专心刻苦,但是1968年夏天在美国各地发生的骚动,依然频频传到这个高山营地,撞击着他们的神经中枢。
终于,他们开赴墨西哥了。可是,那年奥运会真是命运多舛,在此之前,墨西哥的民众和政府发生流血冲突。由于经济恶化,学生和民众企图阻挠奥运会。在武力镇压下,民众死亡数百,受伤成千。尽管如此,墨西哥政府还是承诺奥运会如期举办。当各国运动员陆续到达的时候,墨西哥处于戒严状态,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军人。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就在这样一种奇怪而紧张的气氛中开始了。
美国的黑人田径运动员一开场就表现出色,出现了几个精彩场面。
先是黑人跳远运动员鲍伯·比蒙的奋力一跃,看台上随之一片惊叹声。奇怪的是三个裁判围着沙坑里比蒙的脚印愣住了,足足两分钟,显示板上打不出成绩。原来,沙坑事先就做好了长度测量标记,比蒙却超出了事先准备的最长标记足足两英尺多!裁判们只好临时再找一条皮尺来测量这一新世界纪录,8.9米。这一新世纪保持了23年没人能够打破。
汤米·斯密斯的200米跑开始了。他疾风一样率先冲向终点,黑色的肌肤闪着亮光,活像一头黑豹。全世界都在屏息注视。19.8秒,又一个世界纪录。获银牌的是一位澳大利亚运动员。汤米的同伴,来自纽约的黑人队友约翰·卡罗斯获得铜牌。
作为一个短跑运动员,人生再也没有比这更辉煌的瞬间了。
就要走上领奖台了。他一身运动衣,穿戴整齐,在脖子里系上一条黑色的丝巾,胸口是一枚“寻求人权奥林匹克”的徽章。他向观战的妻子伸出手去,默默地接过一副黑色的皮手套。他把左手的那只手套递给卡罗斯,对这位一向信任他的兄弟说:“看着我,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吧。”
他们登上了领奖台,他们俯身戴上了闪闪的奖牌,看台上观众一片欢呼。待欢呼声停寂下来,升国旗的时刻到了。
当美国的国歌在运动场上响起,当星条旗冉冉升起,当全美国全世界都注视着这儿的时候,汤米·斯密斯缓缓地、坚定地举起了他戴着黑色皮手套、紧握拳头的右臂!他把黑色的拳头举得高高,直指云宵,却把头深深地低下,目光低垂,俯视着脚下的土地。约翰·卡罗斯看着汤米,也毫不迟疑地举起了他戴着黑手套的左拳。
在美国的国歌声中,在国旗庄严升起的时候,他们两人像两尊黑色的雕像。他们是沉默的,就像他们祖先的家乡非洲大地,就像美国黑人四百年的屈辱和苦难。他们就用这个沉默的姿态,提醒全世界注意美国黑人的处境,向全世界表达他们作为一个人,要求尊严、要求自由和人权的强烈愿望,他们要告诉全世界:
黑人依然未能获得自由;黑人的命运依然被隔离的镣铐和歧视的锁链悲惨地束缚着;在一个巨大无边的物质繁荣海洋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的孤岛上;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角落中潦倒,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被放逐的生活。
全场观众愣住了!美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惊呆了!美国和全世界的人们,不管是什么肤色,不管是什么观点,看到了这个镜头,都被深深的触动了。这一镜头马上就出现在全美国和全世界几乎所有大报的头牌头条。有些人吃惊,有些人感动,有些人震怒。
这就是我面貌一新前的这张美联社新闻照片。这是奥运会金牌短跑运动员汤米·斯密斯和他的黑人兄弟约翰·卡罗斯人生最辉煌的瞬间。在时间的长河里,这只不过持续了两分钟,但是只有这两分钟,汤米和约翰真正表达了他们对人权和人的尊严的追求。这瞬间,被记录在几乎所有有关1968年的年鉴、百科和照相集中。这真是瞬间华彩,瞬间辉煌,一切,只是为了表达一种个人的信念。
为了这样瞬间的表达,汤米·斯密斯和约翰·卡罗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时的国际奥委会认为,汤米和约翰的举动,是把政治带进了体育,是一种破坏行为。而美国奥委会的官员,像美国的很多保守民众一样,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公开地羞辱美国,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国际奥委会当天开会责令美国奥委会处罚这两个运动员。美国奥委会命令汤米·斯密斯和约翰·卡罗斯立即离开墨西哥国回,并且终生不得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只有他们自己明白,这个代价是什么分量。从此以后,他们必须和其他底层黑人民众一样地谋生了。尽管开始一段时间会有人请他们去做报告,他们是黑人的英雄,但是作为一个短跑运动员,他们离开跑道的那一刻,体育生命就结束了。他们和所有凡人在这样的处境下的经验一样,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找工作、失业、甚至饥饿,他们的家人也跟他们一起吃苦,尝尽世间炎凉。
很多年后,曾经有一库,汤米·斯密斯在洗车站给人洗车为生。有一次,他洗的一辆高级汽车玻璃上贴着他的照片,原来这人是他的崇拜者。汤米看了,想起当年,不禁感慨万千。
岁月如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汤米·斯密斯和约翰·卡罗斯当年的行动,到底是对是错,是表达了黑人的正当呼声还是错误地混淆了体育和政治,人们已经不再深究。奥运会还在四年一次地如期进行。美国黑人早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受人公开歧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里描绘的那一天已经到来。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汤米·斯密斯在他田径事业的最高峰上选择了他的瞬是表达。他所表达的理念是正义的,今天再不会有人怀疑他的爱国和忠诚。而当年,他却几乎付出了一切。
再一次仔细地辨析这张照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汤米·斯密斯和约翰·卡罗斯表达的力度和深度是有所不同的。约翰和汤米亲如手足。当汤米在上领奖台之前匆匆把手套递给他,让他行动的时候,他毫不迟疑地做了。他行为的依据,除了作为黑人运动员的表达信念的愿望,还有着他对于汤米的一贯信任。从照片上看得出来,他并不是不可抑制地一定要以这样惟一的形式表达自己。而照片上的汤米却不同,他是在燃烧自己,照片上的他就是一枚火炬。任何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道生命的闪光在划破一个历史的瞬间。对于汤米来说,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为了一个理念的瞬间表达,他愿意点亮和焚毁自己。
1996年,奥运会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举行。美国奥委会找到了51岁的汤米·斯密斯,邀请他参加传递奥运火炬的荣誉接力跑步。那天是星期六,担任荣誉接力跑的汤米·斯密斯高举着奥运火炬,跑步穿越洛杉矶的繁华闹市区,穿过唐人街。人们挥舞国旗,美国的国旗和中国的国旗,在路旁欢呼着,叫着:“好样的,汤米,加油!”在同一届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美国黑人拳击运动员阿里补授了他当年获得的一枚金牌,间接表达了国际奥委会对于当年美国黑人运动员表达人权理念的理解和支持。全场掌声雷动。在场的人们都知道,原来的那枚奖牌,曾被阿里奋力扔进河水,以表达一个黑人运动员和汤米·斯密斯的共同理念。
汤米说:“我只是做了千百万人应该一直做的事情,为争取人权而努力。”

16 回复
#2
罗彬2006-08-01 21:06
还是可以哈
#3
可可℃乐2006-08-01 23:00
有点长 不过真8错
#4
lanyong_he2006-11-10 16:31
怎么都不太喜欢这个故事啊啊?
#5
冰河世纪2006-11-10 18:59
不是不喜欢
是特别的 .....
..............
..............
#6
漯河2006-11-11 16:48
有点长  哦...
#7
天见2006-11-15 21:05
我大概是第一个看完全文的人吧

写的不错

瞬间的牺牲

瞬间的伟大

瞬间的光辉

瞬间的、、、

#8
天见2006-11-15 21:07
眼睛有点疼了

下次见到我记得赔偿我的精神损失费


#9
qijingbin2006-11-15 22:28
瞬间的美丽、美丽的瞬间
#10
wyb198506162006-11-16 08:14
路过,支持一下了.为你的美丽瞬间而感动
#11
tianykun2006-11-18 15:50
以下是引用天见在2006-11-15 21:07:20的发言:
眼睛有点疼了

下次见到我记得赔偿我的精神损失费


又没人强迫你看的...还想姓赖.....

#12
lanyong_he2007-02-11 14:12
感人的故事,不应被遗忘!
#13
bygg2007-02-11 18:55
做事要一直....................(除了坏事)....................
#14
kai2007-02-12 05:07
美国应该为拥有汤米·斯密斯和约翰·卡罗斯而感到骄傲。
不仅仅因为他们出色的体育成绩,
更因为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对自己的信仰的执著所付出的奉献和牺牲。

从汤米·斯密斯和约翰·卡罗斯身上看到的是美国精神。一种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
#15
kai2007-02-12 05:27
战斗友谊三十八年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威廉斯堂市一个葬礼的告别仪式上,逝者的亲属、朋友和几千名参加者一起观看了发生在38年前曾撼动了世界的那一幕的一些纪录镜头,在场的人们为逝者与两位美国黑人朋友的感人战斗友谊激动不已。

   逝者是64岁的彼得·诺曼,10月3日死于心脏病。他是澳大利亚200米短跑纪录的保持者,1968年他在墨西哥奥运会上以20秒06的成绩夺得了银 牌,他的成绩在澳大利亚至今没有人能超过。当年与他同时站在领奖台上的两位美国黑人运动员也来参加诺曼的葬礼。一个是当时以19秒83的优异成绩打破 200米跑世界纪录的汤米·斯密斯,另一个是当时的铜牌获得者约翰·卡洛斯。他们获悉诺曼逝世的噩耗,立即从美国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葬礼。由于他们三个人在 墨西哥的颁奖仪式上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向全世界揭露美国种族歧视的动作,在奥运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人们常称他们是“墨西哥三好汉”。

   当时在墨西哥奥运会领奖台上的那张照片已经成为经典了,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黑色权利示威”。全世界几代体育人都记住了这个庄严肃穆的场景。1968年墨 西哥奥运会进行到第五天,即10月18日当颁发200米短跑奖的时候,三名得奖运动员站好了各自的位置。斯密斯和卡洛斯这两名黑人运动员都光着脚登上领奖 台,象征着美国黑人贫穷的处境;一个衣领上结着领巾,另一个脖子上系着链子,象征着在美国南方长期以来横行的绞刑。当美国国歌奏起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出乎 意外的场面。这两位黑人运动员高举带着黑皮手套的拳头,一动不动地低头凝视大地。黑色皮手套的拳头象征着黑人为争取人权的斗争。这个强有力的抗议美国种族 歧视的姿势一个子震惊了整个体育场。不少人忽视了站在亚军位置的白人青年、澳大利亚的诺曼,当时他毫无表情、身子也是一动不动,只是直着眼睛瞪视前方,胸 前别着的是一枚支持保障人权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形似五环,铸有“奥林匹克法典就是保障人权”字样。诺曼这个金发小伙子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两名运动员伙伴的 正义斗争。

  20世纪60年代,在黑人领袖马丁·路得·金 的领导下,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1968年4月4日,金在孟菲斯市的一次和平示威中被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枪杀,斗争进一步激化。美国有许多优 秀的黑人运动员,一些黑人运动员主张抵制墨西哥奥运会,另一些则发誓要用奥运会这个盛大活动的社会影响来唤起全世界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注意。好些黑人运 动员都是带着呼吁保障人权的纪念章来墨西哥城的。斯密斯和卡洛斯两人被认为是美国不可战胜的王牌。斯密斯事先就带去了抗议用的黑皮手套并仔细地设想了他在 颁奖仪式上该如何行动。他与有同样想法的卡洛斯在颁奖仪式举行前两小时秘密商谈。诺曼听到了他们的交谈,马上表示同情,并建议他们两人分别各戴一只手套。 这两个黑人运动员问诺曼:“你相信人权吗?”诺曼回答:“是的。”他们又问:“你相信上帝吗?”诺曼坚定地回答:“我全心全意相信,”并且表示他本人也愿 意参加人权运动。

  诺曼出身于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美国黑人 所遭遇的被排斥的处境也使诺曼联想起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可怕境遇。澳大利亚土著人直到1967年才被承认为真正公民,诺曼对此深有感触。他与这两个美国黑人 运动员虽然过去并不认识,但他完全同意他们关于所有人享有平等权利和反对种族主义的信念。他怀着自豪感和两个运动员伙伴站在一起。正像斯密斯在诺曼葬礼仪 式上赞扬的:“诺曼是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我相信任何一个美国运动员不会有做出诺曼那样行动的勇气。”

   当时三名运动员坚毅果敢的形象感动了全世界,把保守顽固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惊呆了。当他们离开领奖台时,周围是一片嘘声。第二天这两个美国黑人运 动员就被逐出奥运村遣送回国。就在他们被遣送回国的当天,打破400米赛跑纪录的美国黑人运动员埃文斯以及获得第二、第三名的黑人同胞又在领奖台上狠狠地 示威了一次。他们都带着保障人权纪念章和黑色贝雷帽登上领奖台。当美国国歌奏响时,他们慢悠悠地摘下贝雷帽。乐声一停,他们就挑衅性地将黑色贝雷帽大加挥 舞,然后大模大样地走下领奖台,扬长而去。他们的嘲笑把国际奥委会的美国主席布伦戴奇气坏了,几年后他还对此耿耿于怀。

   斯密斯和卡洛斯在国内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报复。他们的合同和雇用许诺一个个被取消,还遭受侮辱、死亡威胁和联邦调查局的骚扰等等。他们的家庭也遭到打击, 卡洛斯的妻子承受不了压力,自杀了,斯密斯的妻子,则选择了离婚。在澳大利亚的诺曼虽然没有受到那样的暴力迫害,但媒体疏远了他,一些体育领导人蓄意把他 排斥在参加1972年奥运会的代表团之外,尽管当时他的纪录说明他完全有夺得金牌的希望。

   1968年以后,他们三人曾经见过几次面。38年来,他们当中谁都没有因为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而遭受迫害和损失而懊丧过。他们是全世界无数人心目中的英 雄。人们会长久地记得他们,这三个杰出的运动员在他们一生体育事业的光辉顶峰时刻作出了勇敢正义的决定,也缔结了终身不泯、休戚与共的兄弟情谊。


#16
lanyong_he2007-02-13 13:30
把你的后记转了 !
#17
lanyong_he2007-02-15 12:39
又要沉
1